回文章標題

凡是賽車設計師,無不希望其作品在賽道上能有最佳的空氣動力 (Aerodynamics) 效應,以求賽車在追求車身穩定中發揮性能,F-1 猶屬箇中翹楚;但除了車身線條之外,底盤對流經車底空氣的導流效果、懸掛幾何設定、進排氣通路、機件耐用度和配合度等,都是賽車本身足以影響比賽成績的變數。

除此之外,FIA(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'Automobile國際汽車聯盟,掌管世界道路法令、汽車規章及賽車事務) 對車身設計的安全標準日益嚴苛,以維護車手本身不受傷害。F-1賽車外部寬大誇張的鼻翼、尾翼等車身擾流配件即為其講求空力效應的重點所在:一般轎車為了減少油耗,多以低風阻為目標,但這卻會犧牲車身的貼地性,所以不會是追求高速穩定的賽車所要求的方向,故此,F-1賽車所造出的風阻係數並不低,但確保高速過彎時完全貼地的下壓力(Downforce)卻是它們更需要的。

不同於一般汽車的鋼樑狀底盤,方程式賽車的底盤為整片式(超級跑車亦是)、且車尾部分抬高並設置垂直整流板,這可以製造車尾渦流、主動增加導流效率,抬高的尾部則使氣流上揚、以反作用力加強後輪下壓力(1999 年開始流行潛望鏡式的上方排氣管亦屬此用)。底盤材質為鋁合金三夾板(Aluminum Sandwich),亦即兩片碳纖維板中夾一層垂直蜂窩狀組織,此種設計可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壓力,是賽車抵抗高速過彎應力的最大保障。四輪雙A臂(Double Wishbone)懸掛支架均暴露於車體之外,減震筒則收置於車身內,為遷就車體內有限空間,減震筒採平躺設計,和連桿(Rod)約成垂直夾角。

要說到車手的「辦公室」,那就是賽車駕駛座了,但這個位子實在不好坐:狹窄擁擠、坐姿怪異(因應車廂形狀,幾乎就是『躺著開』)、座椅又硬,而為使座椅能和車手身體各部位完全密合,乃於座椅未成型前先讓車手自己坐進去來定型,所以 F-1 的駕駛座可說是為每位車手量身定做的;不僅座椅,踏板距離亦應身高不同做調整,操控特性更是根據車手個人駕駛習慣來調校。

車隊為改良車身性能而絞盡心思研發的高科技配備卻和引擎一樣、成了「強者愈強、弱者愈弱」局面,於是FIA便跳出來限制各類電子設備的使用,期能拉進強弱差距、多靠車手技術決勝負∼為使F-1賽車更趨「人性化」,FIA 還真是實踐了「人本」思想!但事實證明:效果有限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