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都「瘋」行的初級賽車運動--Go Kart,在國內賽車環境逐年改變下,已漸漸盛行開來,許多年輕人都投入了這項運動,這對台灣的賽車發展來說,絕對有正面的影響。若說「Go Kart」是一切賽車運動的基礎可不為過,當今的 F1 車手,沒有一個不是從 Karting 開始接觸賽車的,因此從一個國家投入 Karting 人口的多寡,就可以推算該國賽車水準的高低。
西歐先進國家、南美、日本,都有極龐大的 Karting 人口,這些國家都孕育出不少知名的賽車手,從近幾年 F1 車手的國籍來看,幾乎都是來自上述國家。在彼岸的大陸,當地的 Karting 人口比台灣還多,而且玩的方式相當專業。台灣從事 Karting 的人也不少,主要分為二大類:大多數人只是當成平日的休閒活動,到賽車場租部車玩樂一番;另一種則是擁有自己的賽車、裝備,很專業的投入 Karting 活動。這二種人玩 Karting 的方式雖然不同,不過都已達到體驗賽車的目的了。
循序漸進玩 Karting
一般人到 Karting 賽車場,通常是租部休閒娛樂性質較高的4行程 Go Kart,這種配有自動離合器的4行程引擎馬力較小,最高時速大約只有50至60公里,但由於 Go Kart 的座位離地面只有1至2公分,所以速度感會比房車強烈。雖然4行程的 Go Kart 加速性並不快,但由於方向盤與轉向輪採一比一的設計,因此操駕起來還是需要一些體力,而且過彎G值也不小,對纖瘦體態的人來說,可是一項劇烈運動,對於有開車經驗的人而言,駕駛4行程 Go Kart 的難度並不高。等到體驗過4行程 Go Kart 後,真正對這項運動有些駕駛心得、或產生興趣後,就必須晉級至駕駛2行程 Go Kart,才算是真正投入專業 Karting 的行列。
駕駛4行程出租車,通常10∼15分鐘索費250∼300元台幣左右,對一般消費者來說,並不是太大的經濟負擔,而且很少人會一天到晚泡在賽車場消耗體力,因此4行程 Go Kart 只能算是一種假日休閒活動,並不需要高度專業的裝備與賽車概念。不過一旦決定升級至2行程 Go Kart 後,就得先準備一筆不小的經費,來完成你當賽車手的夢想了。一般來說,2行程 Go Kart 可分為娛樂級(Club Race)與競技級(Full Racing),這二種等級的 Karting 不論是車架、引擎都有所區別,由於 Go Kart 也是屬於方程式賽車的一種,因此所有的機械結構與車輛調校,與房車賽是完全不同的。由於 Karting 的車架、引擎、座椅等配備都是進口貨物,如果只是以純運動或假日娛樂為出發點,買部 Club Race 級的車輛即可,10萬元以內可搞定;如果為了參加比賽,那就得多花2∼3萬元,買專業一點的車架與引擎了。
安全配備不可少
投入2行程 Go Kart 運動,不僅僅在車輛部分須花上一筆不小的開支,在個人安全裝備上,也必須投入一些經費。總體來說,安全裝備包含了賽車服、手套、賽車鞋、安全帽等幾項重要部分,甚至還可以購買頭套、護腰、護頸等配備。由於 Go Kart 不容易著火、跳車容易,因此選擇安全裝備時,並不需要購買有 FIA 認證的2層、或3層防火服,只要擁有 CIK 認證的賽車服即可。手套與賽車鞋的選擇亦然,市面上比較普遍且價格合理的品牌,計有 Sparco、OMP、MiR 等,端看個人的喜好來選擇。此種沒有 FIA 認證的人身裝備,優點是價格便宜、衣料較薄,夏天穿著時不會太熱,缺點是不能穿這種賽車服參加 FIA 認可的房車或方程式比賽。這三樣裝備加起來,花費不會超過1萬元台幣。有了賽車服後,就得挑一頂適合自己頭型的安全帽了,既然穿上一件相當專業的賽車服,購買一頂專業的賽車安全帽也是必要的。一頂安全帽大約要1萬多元,如果再烤個屬於自己的彩繪,必須多花1萬多元,安全帽算是最花錢的安全裝備。適合東方人頭型的安全帽廠牌,依然是日本 Arai 莫屬,另外義大利 Bieffe、日本 Shoei、美國的 Bell 等,也都是不錯的選擇,不過這得看消費者的預算或喜好來決定。
1.安全帽:真正賽車用的安全帽(非機車用),不但耐壓性高、重量輕,在過高速彎中,讓人體頸部不至於承受過大的離心力。由視窗較小,也讓駕駛者可以專心於賽道上的任何變化。不過一般賽車用安全帽,都是全白色的,還必需替自己的帽子設計一番,花一筆費用去尋找專業人士烤漆。
2.賽車手套:由於 go-kart 的方向盤轉向設計和一級方程式賽車一樣,採用1:1的設計。在過彎時十分費力,有雙賽車手套,可以讓你的手免於磨破皮的情形發生。
3.護腰:由於在高速過彎時,腰部也必需承受離心力,加上如果不是個人所屬車輛,座椅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乘坐。如果不希望跑完一趟之後腰部瘀青,護腰裝備是必需的。
4.防火面罩:如果自己有一頂賽車級的安全帽,頭罩是必備的裝備之一,一方面可以保持安全帽內部的清潔,一方面也是安全上的考量。
5.賽車服:一般人在購買時,都會先考慮廠牌、型式、防火層級、價格,然後依自己所擁有的帽子顏色、車色(如果擁有自己的車輛)去挑選衣服的顏色。
6.賽車鞋:賽車鞋也具有防火、止滑的功能,絕佳的包覆性,更讓你對油門、煞車擁有最佳的觸感。
車架、引擎學問大
選擇車架其實是一門大學問,因為車架的品牌實在太多了,國內常見的車架品牌,不外乎是 Tony-Kart、CRG 等,每種品牌的車架還分為軟式、中等、硬式等設定,須看自身的駕駛風格加以選擇。一般來說,新手通常會考慮購買二手車,價位大約在4∼8萬元,但這必須視車輛的妥善率而定。不過在此建議,最好是買一副好的二手車架,引擎部分則購買全新貨才比較有保障。
挑選車架時,可以詢問車隊或資深老手,由他們提供可參考的數據與經驗,不過,實際試車還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;試駕過後,大略可以得知自己適合哪種設定的車架,如果能買到二手車架當然最好,否則只能買一副全新的車架了。引擎選擇方面,最普遍的是 ICA-J 所使用的100c.c.引擎,馬力輸出大約24匹,本地 SL-A 組的賽事,幾乎都規定使用此款引擎。在台灣所能買到的車架,幾乎都符合 ICA-J 與 ICA 的認證標準,但是如果要參加本地比賽,引擎部分只能購買符合 ICA-J 組規格的100c.c.引擎,再高檔的引擎都不准許參加台灣舉辦的比賽。對一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,選擇一副適合自己的車架,比一味追求大馬力重要的多。
傳輸部分,100c.c.的引擎還分為「有離合器」與「無離合器」二種,有離合器引擎的優點是,當車輛靜止時不會熄火,比賽 Spin 時可以不用推車,但缺點是扭力較無離合器引擎小。而無離合器引擎的優點,則是出彎扭力十足,不過一旦 Spin 就會熄火。引擎部分的選擇,其實如同車架一樣品牌眾多,選購時不妨多問問資深車手或車隊吧! •就算車架再高檔,引擎馬力有多大,沒有一張適合自己身材尺寸的椅子與良好的座椅設定,一切都是枉然。
台灣2行程 Go Kart 比賽
別看 Go Kart 車身小,它在國外可是屬於正式的方程式賽車,由 FIA 旗下的 CIK 所管轄,賽事組別從 ICA-J(15∼16歲青少年組)、初級的 ICA(國際A組)、FA(Fomula A組),直到 FSA(Fomula 超級A組)等,區分非常詳細。台灣則沒有這麼多組別,本地的2行程100c.c.比賽,是屬於 ICA-J 組的層級,分成 SL-A(資深車手組)與 SL-B(新手組)二組,至於更高一級的 ICA 組別賽事,台灣並未舉辦。本地100c.c.的賽事規則,大約只有80%是參照 CIK 的規範所進行,所以這些參賽車輛,大多是使用 ICA 組或以上的車架,搭配 ICA-J 組的引擎,馬力輸出大約24匹左右。
如果真正想投入2行程 Go Kart 運動,首先要選擇加入可信賴的車隊或協會,一些資深車手或車隊人員,都會給新進人員一些良心的建議或意見,這對一個剛踏入2行程 Go Kart 的新手來說,是有正面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