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:本文取自好動網
先說一個100年前的故事:
1901年在北美的底特律,一位過去已經成名一段時間、擁有一輛70匹馬力、綽號「子彈」的賽車手 Alexander Winton 接到另一位38歲賽車手(當時應該還沒有『賽車手』這個名詞)的挑戰。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車手只有一輛自己設計的26匹馬力的賽車,但是他確有一個瘋狂的夢想,他不但要把全世界都裝在輪子上,也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全美國證明他設計的汽車才是最好的。
這個人的名字叫做 Henry Ford,別說你不知道他。後來這個人成為 Ford 集團的創始人!
1901年10月10日(Well,你也可以說是武昌起義的10年前),在8000名觀眾的吶喊之下,Ford 輕鬆的擊敗 Alexander,這是他生涯第一次、也是最後一次參加賽車,不過當時他已經瞭解「賽車」是向全世界的人證明「Ford 製造的汽車」品質優異的最好方法。
Ford 利用他得到的1000美金比賽獎金(當時算是大錢)作為創業基金,最後成立了光是最近三個月就可以虧掉16億美金的汽車集團!從100年前開始 Ford 車廠從來就不放棄任何比賽的機會:從法國的 Le Mans 到 WRC 分站的 Monaco、從加州的 Daytona 到聞名的 Indianapolis 賽道,從初級的 Ford 16000 到最高殿堂的 Fornula One,這家車廠從來沒有缺席。
藍色橢圓(SD:Blue Oval,即 Ford 的廠徽)的名聲也隨著這些比賽深深注入車迷的心中,Oldfield、Jackie Stewart、Jim Clark、Mario Andretti、Hannu Mikkola、Colin McRae 甚至是 Michael Schumacher 這些傳奇車手的名字都和 Ford 連在一起(SD:Schumacher '94年的賽車就是搭載著 Ford 的引擎)!去年英國和美國的 Ford 公司熱烈慶祝 Ford 參加賽車滿100週年的活動,台灣卻聞風不動、絲毫沒有動作。
最近五年 Ford 在英國的銷售量遙遙領先其他車廠,與台灣 Ford 的聲勢相比截然不同。也許就是兩地車商對賽車熱衷程度截然不同的最好寫照!
再說另一個數據。
我在衛視體育台的朋友曾經告訴過我,前年 F1 每一站比賽在台灣的收視率都將近有1%。當然這和民視的「春天後母心」相比不算什麼,不過如果你和美國的賽車轉播相比,1%的收視率卻絲毫不會遜色(IRL 與 CART 的分站比賽收視率大概只有這個數字,Indy 500 大賽除外)。台灣的賽車迷人口已經突破了靜靜地瓶頸,該是廠商重視的時候了。